精算屋-熊猫论坛

精算屋熊猫论坛

本论坛旨在为精算师及未来精算师提供交流平台.
在这里我们提倡平等,开放,互助,创新
或许你还不是精算师,来到这里,你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一员.

人气 1447

愿你眼中总有光芒,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样【转自中精公众号】 [复制链接]

zhizhizhi 2020-2-22 21:27:02
本帖最后由 zhizhizhi 于 2020-2-22 21:36 编辑

本文转自中精公众号,作者是管培管老师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生没有捷径,唯有努力与坚持。中国精算师协会会员、中意人寿总精算师管培女士分享了自己近20年的精算成长历程,同时以细腻的笔触分析了精算师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对协会工作提出了真挚建议,在此,我们表示衷心地感谢!
拳拳赤子心,殷殷精算情。相信每一个精算人,心里都有着一份追求真理,锲而不舍的热忱,有见解,讲真话,做实事,正是我们精算人的价值所在。从1912年中国出现第一位华人精算师,到2020年中国精算师个人会员总数突破2000人,一代代精算人薪火相传,才有了今天的发展。我们坚信,只要我们每个人心存感激与敬畏,向着最初的梦想,勇敢而坚定地走下去,就能遇到更好的自己,而一个个更好的我们,会让精算师这个闪烁着光芒的职业愈加熠熠生辉……

愿你眼中总有光芒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样精算引入中国30年以来,精算师队伍迅速壮大,从17年前缺口约5000人,到今天依然缺口约5000人。回想自己当年误打误撞选择精算专业,2003年3月在上海保险发表文章《中国未来十年精算师缺口5000人》,无心插柳引无数学子“入坑”,毕业后加入外资保险公司,到今天成为总精算师,这一路走来,实在不敢妄称优秀。在众多泰山北斗前辈面前,我的天资和经历都太过普通,无论是考试还是工作,都曾经历重重磨砺。在此分享我从实习生到总精算师的成长经历,希望对年轻精算师和精算学生有所启发。


个人精算经历

我本科毕业于中南大学交通运输专业,跨专业到精算纯属误打误撞,当时既不知道所谓的“金领”,也不知道考试的持久战要这么久。幸运的是,2001年,我成为中央财经大学精算专业研究生的一员,在这里,遇到了众多优秀的老师、学长和同学,是我精算生涯的起步。在大家互相激励、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中,经过4次考试,我在2003年通过了英国精算师考试的13门课程,并于2004年获得中国准精算师资格,加入中美大都会人寿。
到了2006年,我的中国精算师考试和英国精算师都只剩下最后一门,一切看上去顺风顺水,自己也自信满满,认为无论如何都可以在2007年拿到至少一个精算师资格,30岁之前成为双料精算师,人生圆满。但事实上,由于外资公司评估工作要做中、美两套报表,公司人手紧张,而我内心也认同加班是财务精算人员的天职,基本每天都会工作至深夜。2008年怀孕时赶上团队集中辞职,甚至一个月加班超100个小时。因此虽然我基本参加了每次考试,但直到2009年休产假期间才有时间复习,并通过了中国精算师考试最后一门-财务管理。说起来惭愧,自己一直从事财务精算相关的所有工作,但却是财务精算考了4次才通过。英国精算师最后一门考试也相似,我从2007年开始,一年参加两次考试,直到2011年9月第9次考试才通过,应该也是创造了当时的一个考试记录。但现在回想起来,这些经历恰恰磨砺了自己的意志,使我在工作中更加坚定,坚信只要目标是明确的、正确的、对公司有利的,那么就坚持下去,哪怕困难阻力再大,也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多尝试不同的路径,多吸收不同的意见,最终一定能实现。
曾经我一度认为,当人生不再需要考试时,精算工作可能就是做各种报表,该预警的时候预警,给领导们提供科学决策,毕竟决策权都在领导。但当我2010年底加入了瑞泰人寿后,这一认识有了变化。当时瑞泰人寿的CEO是中国最早的精算师之一,原来在国内精算师也可以做CEO!在当时,国内CEO一般都是销售出身,大家对精算师的认识还比较初级。瑞泰3年,我负责管理精算团队,经过多次高管会、董事会和股东会的磨练,极大锻炼了我的管理思维和沟通能力。2013年,我加入了阳光集团负责集团精算工作。加入时,我对集团精算所有的认知就是整合全集团的内含价值,协助管理层理解精算数据。但当有人问我,你们精算师到底对公司的贡献是什么?销售的成绩可以用做了多少保费衡量,你们呢?各个公司的产品只是大同小异,你们凭什么还要求高薪?我竟无言以对。在阳光集团工作的5年间,我一直思考精算师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如何在公司的经营管理中发挥作用……经过几年的发展,集团本部精算团队从零起步,成长很快,整个集团精算条线人员也翻了几倍,在这个过程中,精算在公司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我对精算的感悟也越来越深。2018年,我加入中意人寿,成为总精算师。


精算师的定位与当前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保险业充分发挥风险管理和经济补偿等功能,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同时随着国家整体金融体量的不断增大和金融产品的不断丰富,保险资金的长期性、稳定性等特点愈加凸显。2014年,新“国十条”正式出炉,将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从行业意愿上升为国家战略,重新明确了现代保险服务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定位,指出“保险是现代经济的重要产业和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是社会文明进步、经济发达程度、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志“。而精算师作为保险业的核心角色,其主要工作正是运用概率统计、金融工具等技术工具对未来经济走势和各种发生概率进行预测和判断,帮助管理层做出经济活动分析和正确的经营决策,使公司可以平稳地渡过不同的经济周期和生命周期,确保公司实现对客户的承诺、对社会的责任,最大限度的保护保险消费者和股东利益。
精算师要更好发挥专业智囊团的作用,而不是被人当作“计算器”,就要提高在行业和公司的站位,考虑个人和团队的整体贡献,了解公司业务全流程,坚持精算师的职业判断,专业、独立,勇于讲真话,通过有效沟通帮助公司建立长期经营的理念,在合适的时机做出正确的判断。
精算师的发展与保险行业的发展一直密不可分。相较国外保险以及精算行业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我国的精算师还存在着很多不足。


1. 精算理念积淀不够,传承有限

纵观国内外保险公司的经营情况,经营不善的公司,一般来讲,或利差损太多,对未来估计过于乐观,或投资过于激进,在金融危机中不能独善其身。而渡过金融危机后,公司往往会改变原有的经营策略。我想这也是经历了更多经济周期、更懂得居安思危的国内上市公司都在大力发展保障型业务,降低对利差依赖性的原因。同时可以看到,除了国内上市公司,著名的外资保险公司在国内经营也都非常稳健,多年坚持走价值成长路线,而这些公司的精算师可能在外人看起来都偏保守。
相比国外,国内精算师存在着积淀不足的问题,虽然我们认为自己的技术并不差,但全局性的精算闭环理念与思考问题的全面性还存在着差距。在保险业快速发展的十多年,不管是精算技术还是监管政策规定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管理岗位的精算师,如果缺乏必要的基层经验积累和持续学习能力,那么在进行未来判断时,会更多依赖于其他因素,考虑问题很难科学、全面,产品开发时或倾向于跟风,或迫于业务压力打价格战,着重眼前利益,缺少长远考量,难以坚持初心。


2. 定位和视野不够开阔,在公司发展受限

精算师对于公司的战略方向制定,发展过程监控等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影响往往在几年甚至十几、几十年后才能显现。国外的保险公司,精算师通常遍布各个岗位,除传统精算外,还活跃在销售、风险管理、投资、运营、财务等多个部门,这样可以充分了解公司运营的全流程,最大限度发挥专业优势。
而目前国内精算人员在公司的地位普遍不是很高,定位也大多是产品开发和评估预测,每天和模型、数字打交道。一方面原因是管理层没有充分认识到精算师的重要作用,聘用精算师更多为了满足监管合规等要求。另一方面,精算师参与公司运营,与管理层进行有效沟通,帮助经营决策等能力还有待提高。国内精算师对于未来职业发展大多致力于学习模型技术,尽快通过考试,之后基层级、部门级、总精算师……对于在公司应该发挥什么作用、怎样将专业融入公司整体发展的思考不够深、不够透,在沟通能力、知识体系、眼界上都没有太强的优势,很难将思维触角发散到业务、投资等前后线职能,专业发挥自然会受限。

3. 精算师后续职业道德教育及执业管理不足

虽然协会在制定行业生命表、行业标准上发挥了很大作用,但由于成立较晚,在精算师职业道德教育、执业管理与保护机制等工作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国外的精算师协会有相对成熟的机制,例如对于违反精算师职业道德的从业人员,有权取消其精算师资格,在精算师遇到独立判断纠纷时,可以由专业律师提供诉讼法律服务等。协会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不断加强会员认证、职业教育、自律管理和权益保护等方面制度建设,逐步建立权责对等、奖惩分明、系统完善的管理机制,使精算师发挥更大作用。



精算师协会的发展与合作思考

协会作为精算师的组织,运转已经超过十年,负责组织精算师考试,对外交流,对内培训等,有力促进了中国精算事业的发展,中国精算师人数也快速增长,逐步满足着公司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管需要。但在与北美和英国精算师协会等国际组织交流中,我们也发现了许多不足之处。除了大家普遍呼吁的要尽快恢复资格考试,以及考试要更加贴近实务之外,我还有以下几点思考和建议。


1. 提升精算师能力与理念

行业对精算师的要求是全方位的,但目前精算从业人员更多考虑的是专业技术层面的问题,对职业的高尚性与责任感认识不够,对于自己在公司中能够发挥的作用及贡献思考不足,自我认知与公司需要存在差距。如何提升精算师的理念、职业素养是行业值得深入讨论的课题。目前国内的精算师需求量很大,精算从业人员只要拓宽理念,深刻认识自己担负的责任,以及需要的职业素养,努力提升个人和团队能力,保持持续学习动力,积极贡献专业价值,未来一定能够在公司发挥更大作用,得到更多认可。

2. 加强与高校合作

目前国内开办精算专业的高校已经有40所左右,每年毕业的学生也很多,但保险公司反映招不到合适的人,学生反映不好找工作。建议协会建立高校与协会的长期合作,开发精算实务课程,组织公司轮流选派有经验的精算师到高校普及精算实务。这样既能让公司积极投身精算教育,又能保持课程实效性,促进高校教师与行业交流互动,为学生提供参与精算实务的机会,更好地对接行业需求与人才培养。


3. 充分调动行业资源

目前,国内大多数保险公司都是协会的单位会员,协会具有一定的资源整合优势,一些监管政策和制度,如偿二代研究与推广,协会充分调动了行业力量,让公司从上到下都很重视,同时精算师也以能参与其中为荣,这是很好的探索。建议协会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继续加强与公司、高校、国外协会合作,搭建好专业平台。例如,帮助有能力、有意愿的公司成立内部研究院,让前沿课题、认证课程走入公司,调动更多精算人员和行业专家的重视与参与;鼓励行业发起一些更有实践意义的课题研究,与高校合作培养硕士博士,更加关注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加强与国际组织沟通交流,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引进、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为我国精算事业、保险行业发展做出贡献等。


4. 提高协会运行效率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核心,建议协会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精算师协会的运转模式,吸引凝聚更多有经验、有能力的精算师,发挥专业优势,参与协会和行业工作,逐步找到更适合中国的发展模式。例如,开展市场竞聘,从中选拔合适的人员积极推动协会工作开展,根据业务需要成为专业委员会、专项研究工作组等。而如何解决行业优秀人才的待遇问题,是吸引人才的一个关键,归根结底,还是需要考虑合适的运作模式。
此外,如何加强行业人才队伍建设,为精算师提供更好地后续教育和执业管理,让精算师在公司获得更多的话语权,保持应有的独立性,也是协会在运转中要考虑的问题。建议协会进一步发挥行业自律作用,承担更多义务,如监控公司的报告质量,认证精算师资格等,通过各种可能的方式,为行业长远健康发展打好基础;加快国际发展步伐,建立开放的交流平台,在国际上发出中国自己的声音,让国际精算组织逐步认可中国精算师的能力与价值。
中国精算师发展了30年,回头看,我们有了很大进步,同时也存在着不足。我们可能是别人眼中的“金领”,但要时刻保持清晰冷静的头脑,持续学习的能力,谦虚审慎的态度。不但要培养战略眼光和大局观,更要培养职业担当,讲真话,做实事,帮助公司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决定,从而穿越不同的经济周期,真正做成“百年老店”。行业需要精算师,精算师也要敬畏专业和行业,真正发挥我们的职业价值,让精算事业薪火相传。愿你眼中总有光芒,活出自己想要的精算师的模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精算屋

GMT+8, 2024-11-22 06:01 , Processed in 0.10182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