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书接上文
【银行:风险计量】
球球,毕业于某高校精算专业,工作经验4年,曾在某再保险公司实习,现在某银行总行从事信用风险计量工作。
个人目前主要在银行从事信用风险计量相关工作,包括巴塞尔体系下的内评模型,IFRS9框架下的减值前瞻模型等。风险计量的工作主要对建模能力(包括统计学理论和代码实操)、对银行业务熟悉度这两块要求比较高,当然沟通能力、文字能力也是加分项。个人感觉,精算与风险计量的底层原理是相通的,其实都是对于风险发生不确定性的一种预判和量化。工作强度的话,与券商资管相比,银行整体强度比较适中,不过像半年末、年末也一般是集体加班季。
给在校的小伙伴们分享一个小感受吧。实际工作中,我感觉初入职场的人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追求理论上的最优。其实,工作中更多看重的是模型的可落地可应用可解释,P值、R方等这些统计指标往往只是参考因素,不是最后的决定因素。
至于工作选择的话,我觉得还是主要看自身兴趣和擅长点。如果对于统计建模,量化风险感兴趣,也希望整体工作节奏可控的话,银行风险计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基金公司:债券研究】
Philips,本科毕业于外经贸精算,研究生专业金融,三年工作经验,曾在某再保险公司实习,现在某基金公司做债券研究。
之前实习时只能算对精算初窥门径,了解了个大概,后来选择从事债券研究工作,主要是对信用主体进行资质分析,判断债券的违约风险大小,并结合收益率(有无被低估/高估)给出投资建议。工作思路上,个人感觉精算方面的工作较多依赖数据驱动,之前实习时就感叹打开一个大型Excel文件怎么需要这么久,利用模型去指导业务,而债券研究工作定性成分更大,一方面是财务数据具有滞后性,另一方面影响企业违约风险的部分因素难以量化(比如当地给予企业的隐形支持),所以需要研究员勤于调研,挖掘公开报告以外的信息。
工作体验上来讲,与研究相关的工作每天接触的信息量都比较大,各种新闻、政策、路演调研,尤其是对债券研究来说,负面消息更是需要保持十二分警觉。
如果是在校的学弟学妹们,请多多珍惜能够系统性学习知识的时光,对于未来想从事的工作方向,可以向认识的学长学姐了解日常工作内容,以确定是否适合自己,以及需要提前做的准备工作。
【互联网:风控策略】
JSY,毕业于西财精算专业,曾在财险精算领域工作五年,现在某互联网大厂做金融风控策略。
目前的工作与精算有相通点也有明显差异点,相通点是对风险的量化、管控、评估、解决。差异点是精算的定价和评估大部分是事后用历史数据进行风险预测和评估。而风控策略除了关注事后的自查,更多的事前防范,事中识别,需要更快速的实时反应能力和处理能力。当前的工作状态当然是忙啦,但是也还行,毕竟精算加班不也很正常么(手动狗头)。
另外对精算萌新或在校学弟学妹们说一点,现在不管以后想做精算,还是走其他方向,最有核心竞争力的能力确实是代码能力,比如SQL、Python这些必备技能,有了这些能力,选择就会游刃有余。
【互联网:自媒体创业】
Alex,在法国和香港读的精算硕士,持有ASA和CERA资质,目前已经工作8年,曾经在某再保险公司做过寿险定价和准备金评估,以及在某央企保险集团做过精算企划和业务管理工作,除了分析集团各个业务条线的经营情况、为集团各个子公司设定精算规则和标准、审核准备金的充足度,也会给集团领导写写全球保险市场分析报告,对集团的业务发展方向提出一些管理方面的建议(这种写报告的工作性质也为我后面做知识科普埋下了伏笔hhh)。
在工作期间,我也会用业余时间写一些公众号文章,主要是用一些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大家科普保险和精算知识(后面也涉及了一些金融财经新闻的解读)。最开始写公众号,我只是想写着玩玩,结果没想到看得人还挺多的,就逐渐地在圈子里形成了一些影响力,有不少保险同业都在关注我的公众号,也有不少人表示跟着我的公众号学习到了很多之前学不到的专业知识,这也让我有了不小的成就感。
后来,我曾有一段深刻的思考,那就是从我个人的角度出发,做哪种工作可以产生的社会价值会更大一些:是做传统的精算,还是做一名给保险从业者授道解惑的讲师?(当然,在这当中,也有很多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方面的考量)精算是一个非常稳定的职业,精算师也是一个受人尊敬、有着很好发展前景的职业,但是不得不说,以当时精算师的就业环境与竞争力度,我所面临的选择是不多的,突出重围的机会也不多。所以,我当时就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职创业,做一家自己的自媒体公司与教育培训公司。
我现在主要在做的,是在网上做一些保险、金融科普类的短视频,写一些监管政策解读、市场趋势分析的文章,还有做一些对保险从业者有帮助的课程,来帮助消费者更加好地理解保险行业,促进中国保险业的专业化转型。目前,我在全网的关注量大概已经有60多万,在保险行业里算是建立起了一些影响力,我也通过对同业进行教育培训建立起了自己公司的盈利模式(包括线上的网课平台与线下的授课模式)。虽然我现在的工作已经与传统的精算相距较远了,但是我仍旧没有放弃想做一名精算师的梦想,以及我当时选择做精算的初心与原则,我也仍旧密切关注着这个市场发展的一切、了解着监管的最新动态,时刻准备着为中国保险行业的发展做贡献。
对于各位学习精算的学妹学弟们,我想对你们说,精算真的是一门非常卓越的学科,我们在学习精算过程中所给我们培养出的精算思维以及思考方式,无论我们未来是否会选择从事精算这份工作,都能让我们获益终身。所以,你们在校期间,一定要认真学习,多考几门精算考试,争取能在人生几个重要节点到来之前把想拿的title给拿了,后面一定不会后悔。我也希望精算以后将不再是一个“偏后台”的工作,而会有更多的精算师走到前台来与大家交流,与市场分享资讯,让精算不再那么“神秘”,从而发挥这门学科更大的价值。
【彩蛋1:他山之石-资管法务】
Y,就职于某保险资管公司法务岗。因为上学期间一直学的是法律,所以做法务也是顺理成章的选择。
首先,总体而言,公司法务在不同的行业、公司做的事情大同小异,主要就包括法律事务和合规管理两块,这要求有较强的法律思维和意识,可以通过法律的逻辑来分析和解决事情。
其次,不同的行业也有不同行业的要求。具体到保险资管行业而言,法务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为保险资金运用“保驾护航”,确保所有的保险资金运用行为都是合法合规的,包括审核合同文本、关联交易管理、授权管理等等,都是细分的领域。从领域来讲,随着保险资管行业被资管新规“正名”,现在保险资管公司的业务范围和其他资管同业几乎完全一致,无论是标准化市场还是非标市场还是其他领域,理论上保险资管公司都是可以充分参与的,所以对法务的知识储备要求也是很高的。
最后,我个人认为在这个行业内,最重要的就是保险资管行业独有的一些产品类型,包括股权投资计划、债权投资计划和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这几个产品只有在行业内浸淫多年的大佬才能充分搞明白。所以我觉得,只有从各种维度掌握了这几种产品,才算是真正干明白了。
【彩蛋2:未来已来-年轻人的选择】
衛丝瓜,人大应用统计专硕研一,本科人大精算,曾在寿险公司精算部门做定价实习生,之后陆续在保险资管风险管理部、基金年金投资部、券商基金投顾资产配置方向实习。
作为一名在校生,和各位精算前辈们比起来只能算在精算中走了个“过场”,下文主要从实习角度浅谈一下转变“精算”方向后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如今依然在积极摸索,还请大家多多指正~
决定第二份实习不做精算的原因其实只是距离研一开学不足6个月,短期的精算实习真难找(哭,也感恩小编师姐的收留!)
虽然保险是金融业的重要一环,然而个人理解,精算重点研究的理赔场景相对独立,与金融其它领域联系并没有那么紧密,是精致而小众的存在。离开精算,往往意味着需要拥抱一个更为广阔的金融世界。金融很大,在众多的细分行业中,资产端的风控也许是最贴合我们背景的另一个选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的工作都会与更宏观意义上的金融市场产生更紧密的互动和联系,完成了场景、思维的切换后,进一步深耕风险或探索组合管理、资产配置或许是一个可行的路径。
自己作为一个“金融小白”,比较紧急的就是补齐基本的金融知识,这个知识的距离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远,SOA的前几门考试比如FM、IFM已经包含了债券、金融衍生品的基础知识,有时缺乏的可能只是一个整体的“世界观”、一种对于金融市场如何运行的系统性认识以及一颗好奇心。在最近的两份实习中,很喜欢的一项工作是跟踪每周的重要消息、市场行情,这种坚持能让自己感受到和整个金融市场一种持续的连接和共振,从最初阅读财经报道似懂非懂,到逐渐可以自己梳理出一个传导的逻辑,也是在整个过程中感受到自己对于这种更为宏观、更为进取工作风格的喜爱,下定了“中途离场”的决心。
在找实习的过程中,当相关知识背景比较薄弱,数据处理、编程的能力或许可以成为我们的一个核心竞争力。在精算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对于数据的敏感度、对于编程语言的熟练、对于新模型上手的信心还是非常宝贵的。一开始秉承一颗“工具人”的心,在实习岗位不断汲取背景知识也无妨~
不给自己设限,祝愿大家(和自己)都能找到心仪的工作!
【写在结尾的话】
精算师是一个小众但有爱有光的群体。无论以后的工作是在传统精算还是其他领域,曾经的精算学习或工作经历,曾经为了考试而书山题海的时光,对于未来的工作习惯、管理思维,乃至人生的路径选择,都大有裨益。无论哪行哪业、何时何地,让我们不忘初心,一起大步向前呀!
|